時間:2011-01-20來源:本站
經過長時間的理論普及和概念推廣,國內用戶的云計算應用意識逐漸成熟,云計算市場的巨大需求也開始成型。同時,眾多國內外廠商在“中國云”身上進行的大量投入也加速了這一趨勢,包括服務器、軟件、服務等內容在內的云計算產業生態鏈正在形成和完善。
作為國內服務器領軍企業,寶德計算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在2010年宣布作出4.6億元的研發投入,在未來5年里持續進行云計算產品技術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私有云、公共云、自動化部署、云安全等完整的云計算體系,成為促進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云計算漸成百億大市場
“十二五”戰略起航,云計算將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政府、社會各界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去年6月,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一次重要會議上指出,“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知識服務、智能服務的快速發展為個性化制造和服務創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環境”,將云計算應用提升到了創新生產方式的高度。在云計算的落地實地方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推動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城市率先試水云計算,以點帶面促進中國云計算市場的繁榮。
權威機構賽迪顧問發布的一項調研數據表明,近幾年中國云計算發展勢頭迅猛,市場規模在2009年92.23億元的基礎上突破了百億大關, 預計2010年將達到167.31億元,同比增長81.4%,2012年,中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將擴大到606.7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87.4%。從實際的市場表現上看,北京世界級云計算產業中心、成都中西部云計算中心、深圳珠三角云計算中心等相繼投入建設,各地云產業園也逐漸興起,共同為區域內用戶提供云計算資源和云服務。同時,企業級用戶也開始部署云計算基礎設施,部分用戶甚至已經實施云存儲、云備份、SAAS等應用。由此可見,云計算正在中國釋放出巨大的發展能量。
但在整體發展趨勢向好的大局面下,我國云計算產業也面臨著一些“瓶頸”。由于缺少成熟的云應用模式,各地在投入巨資建立起云計算中心后,云計算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長此以往,將有可能重蹈十年前由于過于重視硬件投入而導致的互聯網泡沫“舊轍”。
此外,云計算在企業級用戶群體中的普及率并不高,并且大多數停留在云存儲、備份等初級應用階段,市場上成功的應用案例、云服務提供商寥寥無幾。面對2011年龐大的云應用需求,IT廠商將如何應對,中國云計算未來又在哪里?所有這些,都成為各大云計算運營商重點關注、深入思考的問題。
寶德快速布局搶占“云”未來
寶德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說2011年之前是云計算理論認知、試水應用的導入階段,那么,現在已經到了云計算普及應用、深入推廣的關鍵時期,需要加速完善云計算產品、技術、應用、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力度和實力,加速云計算在中國的落地應用。
”他同時指出,2010年,云計算正處于迅速成長、繁榮的“前夜”,很多技術、理念等都在不斷延伸,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并不大,只要加強創新、積極探索發展路子,國內企業完全能夠與國際同行站在同一陣線上競爭,在實現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提升我國在新一輪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
正是基于對產業發展形勢的準確判斷,去年11月,寶德專門成立了“云計算發展委員會”,集結了寶德創始人兼董事長李瑞杰、執行董事兼總裁董衛屏、副總裁馬竹茂、丘文桂等集團中高層管理,組成了寶德云計算品牌發展的“戰略智囊團”,并宣布投入4.6億元研發資金,全面推進云計算產品、技術的創新步伐,力爭在未來5年內取得1000個以上云計算產權專利。目前,寶德云計算一期工程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完成了云服務器、存儲、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優化和第一個云平臺的測試,并在主流三層云架構(IAAS、PAAS、SAAS)的基礎上進行細化,推出PowerCloud五層云計算架構,滿足用戶多元化、個性化的云應用需求,加快云計算在國內的普及應用。
此外,寶德還對云計算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進行了優化、整合,增強自身在云計算市場競爭中的綜合實力。在集團內部,寶德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寶德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等七家專業子公司結成了寶德云計算發展平臺,并確立了云基礎設備提供商、私有云解決方案提供商、公有云提供商、云服務提供商等四個層面的戰略定位,為不同應用領域的用戶提供專業的云計算服務。產業合作方面,寶德與微軟、英特爾等國際廠商長期保持戰略合作關系,在共同推動全球云計算發展的同時,將國際領先的云計算產品、技術及應用模式引入中國,提升國內云計算應用的水平。
同時,寶德還與工信部、中科院等權威機構共同建立云計算發展框架,通過創新平臺持續提升自主云計算的技術、應用水平,并促進創新成果在國內的推廣應用,為中國云計算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